2011年9月12日星期一

文化課有感(2010年11月)

  文化課,談起中西文化之別,我說,傳統中國人總有一套既定的人生模式,就是以貢獻社會、光宗耀祖為己任,任重道遠,當仁不讓自是必要,彷彿想做一個「hea友」、「摺友」,便注定萬劫不復。西方文化對人生則好像較少框架,每個人都給著意培訓獨立思維,並彰顯獨立價值,每個人可以對自己的人生負責,少了父母祖宗一連串拖曳半生的期望。傳統中國人,都擔著無比尋重的責任擔子,可是,也許亦因此腳下踏實多了。有時我會想,自己是想學生過一個中國人的人生,還是鬼佬人生?

  我極其討厭公開試,諷刺的是我偏一直負責教會考班、高考班,早幾年便總有一種為虎作倀的感覺。然後我要自己轉換心態,教學生力敵公開試,勝者敗者,為王為寇也好,無愧於心,至少不要讓它主宰人生的喜怒哀樂。我總會想起首年教會考班,力勸仔女努力升學的事。我說,最簡單的道理,不發奮便攀得不高,給踩在腳下,終生與最美的風景無緣。阿女答,她不介意。不,她不是在挑戰我,她只是單純的不介意。當下我無法回答她,我主觀地不想她將來的日子過得辛苦,但也許她覺得最辛苦的是逼令她向上爬的壓力。而我呢?只是想他們快樂。

 又是文化課,我談起民主,我問學生,民主代表快樂嗎?很多人覺得民主快樂,不代表民主一定帶來富庶和平,而是他們樂於擁有選擇的權利。我說,就像爭取自由戀愛的人,誰不知父母給安排的,一定都給「起底查家宅」了,客觀條件定必最好。可我們想要自主,儘管遇人不淑碰釘子,那終究是自己的選擇,至少無怨無悔。

  我不是期望他們做人上人,我只是想他們會有選擇的權利。為什麼「不愛江山愛美人」會是千古美談呢?因為那傢伙有江山可以捨棄,他不是委委屈屈、哭哭啼啼地給逼上轎的。我相信,高層有高層的享受,低層亦有低層的風味,但願大家可以當上「揸lift人」,找到屬於自己的人間風景。

沒有留言:

發佈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