過完生日,又到年末了。
時間匆匆而過,也許是心中總隱隱不安,最大影響是沒再好好讀書了,心緒不寧,難以集中。
大家都確實一步一步向前走,也許時間總會給出一個好答案,可是那往往又成了一個不思進取的藉口。
於是,你看著時鐘發愁,但它分明只是一個又一個天真的齒輪推動的漩渦,無心於苦思那規律的循環與流逝的關係,結果庸人自擾的還是自己。
人就是這樣無助、渺小,被命運洪流吞滅,卻妄想用意志抵抗。
所以相信鬼神之說的被譏為迷信,意志不滅原為天方夜談。
說到底,人也只有思想是一個絕對隱私、自由之地,至少它在精神層面已是一種無敵狀態,亦因此我更怕它的無敵,同樣只是把脆弱的門戶遠遠隔開的屏障。
2011年12月21日星期三
2011年9月19日星期一
雨衣和雨靴
過了梅雨季節,我卻忽然下定決心認真選了一件雨衣及一雙膠長靴。
長靴是紅白格子的,上面印有小鹿的圖案,像小時候放著的一雙雨靴,忽爾在鞋櫃深處靜靜長大了。有一天,她會提醒你,是有一些日子,你穿著它,盼望在大雨淋漓的時候,故意踏上一些小水窪。水花飛濺,可怎也沾不上你的腳踝,那在不遠處正狼狽打傘的母親,一聲嬌叱恰被水花濺得支離破碎。你故意把腳步蹬得更用力點,雨水在薄薄的雨衣外也蹬起同樣腳步往下踩,你越是與它較勁,它也便越狠。可只有你是這雨中的英雄,四周大圓弧傘各劃出領土,人卻瑟縮起來,你穿梭其間,不免故意頑皮地直把濕透的身子靠往他們。
於是我選擇了一件粉紅色的雨衣,因為那是值得被原諒的顏色。
這篇短文,也旨在告訴大家,每次你發起不人道購物計劃以後,一個文學意境,同樣可以讓一切值得被原諒。
2011年9月12日星期一
教學五年有感(2010年9月)
我們這一輩人,常常抱怨一代不如一代,冷眼旁觀,好像下一代理應被打壓,上一代理應被置到神壇中受仰望膜拜。
也許「一代不如一代」某程度是事實,可是我們自己也怠惰了,不肯花時間心思對他們諄諄善誘,待他們做得不好,便剩是嗟歎抱怨。是的,有時我也會犯了這樣的毛病,尤其當對對方有期望時,便更易鑽牛角尖,仗著「愛之深,責之切」之名,便苛求他人自強自立。既然愛之深,責之切,也該勞其心,盡其力,好好引導他們。
我不知道自己還會不會繼續教書,但我喜歡這份工作,因為我這種不切實際的人,需要使命感,需要重甸甸的擔子,腳步才會踏實。
首年教書,在教員室看到一群「老屎忽」,屎忽坐得久了,輕易不肯行動,睥睨萬物,學生是圓是方,他的老花眼早看不清,只撫著啤酒肚靜待收工退休,不為外物所擾,自足於每天偷步收工簽走的一剎那快感。
我怕,我不要,我拒絕做一個老屎忽!
可是當你看到教員室積聚了這麼一堆堆的「老屎忽」,以及開始變質的「不老不嫩屎忽」,那「進化」的過程,像你看到結滿了繭的桑樹,也不其然會覺得一群蝴蝶破繭而出,是命定的事。
而毛蟲呢?會有毛蟲在結繭後,仍然是一條毛蟲嗎?也許,不是所有毛蟲都想成為蝴蝶的。蝴蝶太可悲,縱飛過奼紫嫣紅,卻原是色盲。至於毛蟲,從沒有人關心牠是不是色盲的,反正牠不需要看到顏色。
如今踏進第五個年頭,我害怕自己開始結繭。
我想,大家年輕時,都鄙視過「老屎忽」,可是過後卻不免變成這當年曾受自己輕視的對象。然後,我們明白,越在命運洪流中反抗的傢伙,往往最受痛苦。也許我們平凡若此,不是什麼能擺脫命運的好漢。但容許我做一回TINKLE BELL,因著大家的信念而生。
這些都是「那些一代不如一代」的細路教我的。
也許「一代不如一代」某程度是事實,可是我們自己也怠惰了,不肯花時間心思對他們諄諄善誘,待他們做得不好,便剩是嗟歎抱怨。是的,有時我也會犯了這樣的毛病,尤其當對對方有期望時,便更易鑽牛角尖,仗著「愛之深,責之切」之名,便苛求他人自強自立。既然愛之深,責之切,也該勞其心,盡其力,好好引導他們。
我不知道自己還會不會繼續教書,但我喜歡這份工作,因為我這種不切實際的人,需要使命感,需要重甸甸的擔子,腳步才會踏實。
首年教書,在教員室看到一群「老屎忽」,屎忽坐得久了,輕易不肯行動,睥睨萬物,學生是圓是方,他的老花眼早看不清,只撫著啤酒肚靜待收工退休,不為外物所擾,自足於每天偷步收工簽走的一剎那快感。
我怕,我不要,我拒絕做一個老屎忽!
可是當你看到教員室積聚了這麼一堆堆的「老屎忽」,以及開始變質的「不老不嫩屎忽」,那「進化」的過程,像你看到結滿了繭的桑樹,也不其然會覺得一群蝴蝶破繭而出,是命定的事。
而毛蟲呢?會有毛蟲在結繭後,仍然是一條毛蟲嗎?也許,不是所有毛蟲都想成為蝴蝶的。蝴蝶太可悲,縱飛過奼紫嫣紅,卻原是色盲。至於毛蟲,從沒有人關心牠是不是色盲的,反正牠不需要看到顏色。
如今踏進第五個年頭,我害怕自己開始結繭。
我想,大家年輕時,都鄙視過「老屎忽」,可是過後卻不免變成這當年曾受自己輕視的對象。然後,我們明白,越在命運洪流中反抗的傢伙,往往最受痛苦。也許我們平凡若此,不是什麼能擺脫命運的好漢。但容許我做一回TINKLE BELL,因著大家的信念而生。
這些都是「那些一代不如一代」的細路教我的。
文化課有感(2010年11月)
文化課,談起中西文化之別,我說,傳統中國人總有一套既定的人生模式,就是以貢獻社會、光宗耀祖為己任,任重道遠,當仁不讓自是必要,彷彿想做一個「hea友」、「摺友」,便注定萬劫不復。西方文化對人生則好像較少框架,每個人都給著意培訓獨立思維,並彰顯獨立價值,每個人可以對自己的人生負責,少了父母祖宗一連串拖曳半生的期望。傳統中國人,都擔著無比尋重的責任擔子,可是,也許亦因此腳下踏實多了。有時我會想,自己是想學生過一個中國人的人生,還是鬼佬人生?
我極其討厭公開試,諷刺的是我偏一直負責教會考班、高考班,早幾年便總有一種為虎作倀的感覺。然後我要自己轉換心態,教學生力敵公開試,勝者敗者,為王為寇也好,無愧於心,至少不要讓它主宰人生的喜怒哀樂。我總會想起首年教會考班,力勸仔女努力升學的事。我說,最簡單的道理,不發奮便攀得不高,給踩在腳下,終生與最美的風景無緣。阿女答,她不介意。不,她不是在挑戰我,她只是單純的不介意。當下我無法回答她,我主觀地不想她將來的日子過得辛苦,但也許她覺得最辛苦的是逼令她向上爬的壓力。而我呢?只是想他們快樂。
又是文化課,我談起民主,我問學生,民主代表快樂嗎?很多人覺得民主快樂,不代表民主一定帶來富庶和平,而是他們樂於擁有選擇的權利。我說,就像爭取自由戀愛的人,誰不知父母給安排的,一定都給「起底查家宅」了,客觀條件定必最好。可我們想要自主,儘管遇人不淑碰釘子,那終究是自己的選擇,至少無怨無悔。
我不是期望他們做人上人,我只是想他們會有選擇的權利。為什麼「不愛江山愛美人」會是千古美談呢?因為那傢伙有江山可以捨棄,他不是委委屈屈、哭哭啼啼地給逼上轎的。我相信,高層有高層的享受,低層亦有低層的風味,但願大家可以當上「揸lift人」,找到屬於自己的人間風景。
我極其討厭公開試,諷刺的是我偏一直負責教會考班、高考班,早幾年便總有一種為虎作倀的感覺。然後我要自己轉換心態,教學生力敵公開試,勝者敗者,為王為寇也好,無愧於心,至少不要讓它主宰人生的喜怒哀樂。我總會想起首年教會考班,力勸仔女努力升學的事。我說,最簡單的道理,不發奮便攀得不高,給踩在腳下,終生與最美的風景無緣。阿女答,她不介意。不,她不是在挑戰我,她只是單純的不介意。當下我無法回答她,我主觀地不想她將來的日子過得辛苦,但也許她覺得最辛苦的是逼令她向上爬的壓力。而我呢?只是想他們快樂。
又是文化課,我談起民主,我問學生,民主代表快樂嗎?很多人覺得民主快樂,不代表民主一定帶來富庶和平,而是他們樂於擁有選擇的權利。我說,就像爭取自由戀愛的人,誰不知父母給安排的,一定都給「起底查家宅」了,客觀條件定必最好。可我們想要自主,儘管遇人不淑碰釘子,那終究是自己的選擇,至少無怨無悔。
我不是期望他們做人上人,我只是想他們會有選擇的權利。為什麼「不愛江山愛美人」會是千古美談呢?因為那傢伙有江山可以捨棄,他不是委委屈屈、哭哭啼啼地給逼上轎的。我相信,高層有高層的享受,低層亦有低層的風味,但願大家可以當上「揸lift人」,找到屬於自己的人間風景。
年深月久以後(2011年1月)
「曼楨有這麼個脾氣,一樣東西一旦屬於她了,她總是越看越好,以為它是世界上最好的 …… 他知道,因為他曾經是屬於她的。」
每次讀到《半生緣》這一段,總心悸不已。不知何時開始,也染上這怪脾氣,近於偏執。年輕人都重於當下,這一分鐘愛著便好。我無意為了下一分鐘而放棄這一分鐘,只是,這原非只是一分鐘的問題。當下的真心是可貴的,然而尚有一些心意,不慍不火的,待得沉浸日久,你才會明白時間的意義。
曾經一度我討厭他的沉默,原也只是我沒有解讀沉默的耐性。也許生活於城市的喧鬧,我們習慣大呼小叫,非得在「世界中心呼喚愛」,對方才能接收。我們的感官遲鈍了,也有了怠惰的藉口。
有時我會想起《蒹葭》的主人公,上課時確實難以說明何謂溫柔敦厚之情,大家總覺得他積極不足。他沒有聲張,伊人,宛在水中央,那一刻,除出距離,盛載的委實太多。
城巿是一個半夜哭醒的嬰孩,今夜,她卻睡熟了。
每次讀到《半生緣》這一段,總心悸不已。不知何時開始,也染上這怪脾氣,近於偏執。年輕人都重於當下,這一分鐘愛著便好。我無意為了下一分鐘而放棄這一分鐘,只是,這原非只是一分鐘的問題。當下的真心是可貴的,然而尚有一些心意,不慍不火的,待得沉浸日久,你才會明白時間的意義。
曾經一度我討厭他的沉默,原也只是我沒有解讀沉默的耐性。也許生活於城市的喧鬧,我們習慣大呼小叫,非得在「世界中心呼喚愛」,對方才能接收。我們的感官遲鈍了,也有了怠惰的藉口。
有時我會想起《蒹葭》的主人公,上課時確實難以說明何謂溫柔敦厚之情,大家總覺得他積極不足。他沒有聲張,伊人,宛在水中央,那一刻,除出距離,盛載的委實太多。
城巿是一個半夜哭醒的嬰孩,今夜,她卻睡熟了。
由新麥記結業說起(2011年1月)
原來觀塘的新麥記結業了。
其實它算不上「新」,開店廿一年了,但我們一直稱它為「新麥記」,因為還有比它歷史更久遠的「舊麥記」。
從未想過沒有新麥記的觀塘會是怎樣的,麥記理應永遠不死。
我很怕變得面目全非的觀塘,可我還是離不開那裡。
我在兩間麥記都開過生日會,如記憶沒有說謊,應是六歲和七歲的生日吧。
在「舊麥記」的生日會,我親手把邀請函送給我喜歡的男同學。
司馬昭之心呢,我邀請了許多個「她」,可我就只是邀請了一個「他」。
是媽說的,我可以邀請我喜歡的同學,我最喜歡的同學,便是他嘛。
待我把邀請函給他後,另一個男同學主動問我拿邀請函。
他站在男同學背面,向我做口型:「別給他」,又搖搖手示意。
我甜甜地看著背後的他,轉過歉意的眼神到面前可憐的男同學臉上,說:「抱歉,邀請函都發完了。」
背後的他笑了,我也忍不住笑了。
那天,我一直在等他。
他沒有來。
每個小朋友都玩得快樂,我是主角,可是我的生日不怎麼快樂。
假期後,我急急問他,為什麼那天沒來。
他輕描淡寫地說,那天病了。
我沒說什麼。
我七歲,但我知道他說謊。
後來日子一天天過去,中二那年,我向他表白了。
結果並不意外──結果在小二那年那天,不已經知道了嗎?
男人不讓別的男孩接近你,不代表他喜歡你。
小二時,在那間「舊麥記」,我老早便該知道的。
其實它算不上「新」,開店廿一年了,但我們一直稱它為「新麥記」,因為還有比它歷史更久遠的「舊麥記」。
從未想過沒有新麥記的觀塘會是怎樣的,麥記理應永遠不死。
我很怕變得面目全非的觀塘,可我還是離不開那裡。
我在兩間麥記都開過生日會,如記憶沒有說謊,應是六歲和七歲的生日吧。
在「舊麥記」的生日會,我親手把邀請函送給我喜歡的男同學。
司馬昭之心呢,我邀請了許多個「她」,可我就只是邀請了一個「他」。
是媽說的,我可以邀請我喜歡的同學,我最喜歡的同學,便是他嘛。
待我把邀請函給他後,另一個男同學主動問我拿邀請函。
他站在男同學背面,向我做口型:「別給他」,又搖搖手示意。
我甜甜地看著背後的他,轉過歉意的眼神到面前可憐的男同學臉上,說:「抱歉,邀請函都發完了。」
背後的他笑了,我也忍不住笑了。
那天,我一直在等他。
他沒有來。
每個小朋友都玩得快樂,我是主角,可是我的生日不怎麼快樂。
假期後,我急急問他,為什麼那天沒來。
他輕描淡寫地說,那天病了。
我沒說什麼。
我七歲,但我知道他說謊。
後來日子一天天過去,中二那年,我向他表白了。
結果並不意外──結果在小二那年那天,不已經知道了嗎?
男人不讓別的男孩接近你,不代表他喜歡你。
小二時,在那間「舊麥記」,我老早便該知道的。
成長--給好友的一封信(節錄)
M:
我和你一樣喜歡讀《Peter Pan》,可是我們無法成為Peter Pan,他的時間停駐在Neverland了,沒有「流逝」觀念的他,也許總難於珍惜欣賞,以致也易於遺忘。我們是Wendy,既留戀Neverland的美好,也接受長大的事實,最终也選擇離開。Wendy依舊成長,可是她忘不了Neverland那個快樂的小男孩,但她更願意接受生命給她的挑戰,步入人生一個又一個新的階段,以致步入死亡。我們把一部分的心留在Neverland了,我們相信世上有如許夢幻,可是也樂於領受生命的缺失,帶來更多未知的喜悅。
我也常被其他人說我長不大,因為我喜歡一切孩子氣的東西。我看到一個Hello Kitty抱枕會歡呼,卻會為了某齣電影某本書耿耿於懷,可看到的士叔叔對我微笑道早安便會開心,吃一杯雪糕便覺有滿滿的幸福。幼稚嗎?難道在LV前才展露笑容,為股票升跌愁眉不展,在升職加薪時領受幸福滋味才是「長大」了?我最怕有些人看到Hello Kitty,撇撇嘴使勁哼一聲「幼稚!」又是戲謔地對我說:「哈,你真像個小女孩般易滿足!」長大就是高跟鞋咯咯咯的敲得地板震顫人心;長大就是穿起套裝皮笑肉不笑去應酬他人;長大就是買車買樓嫁有錢佬慾望無限延伸......關鍵是,我為什麼要依循這樣的公式「成長」?
我的學生老說授課時和見家長時的我很成熟,平日卻一副小女孩的模樣笑呵呵。因為我認同成長是認真工作負責任,卻不是飽歷風霜冷漠沉思。有些人很「成熟」,說Hello Kitty玩偶還不是一堆毛線和棉花?是小女孩才會受騙。可是我抱著我的玩偶,她是有著靈巧大眼睛的貓貓,我相信抱著她是彼此都有幸福的感覺。毛線和棉花沒有生命,也沒有感動,可是我愛惜我的玩偶,這便有了價值和意義。
那天我們看展覽,在路上一起吃雪條,雪條溶得這樣快,我們狼狽的舔呀舔,多快樂。我甚至覺得那天毒熱的太陽也是好的,有了它我們才能互相取笑彼此的狼狽。
我記得大學時,你說有次在Lecture中Professor問及什麼動物予人聰明的感覺。你在眾人前答是貓頭鷹,因為貓頭鷹博士是森林中最聰明的,所有小動物遇有問題便會請教牠。你說這答案換來哄堂大笑,我也笑了。可是我也羨慕你能答出這樣的答案。在大學裡大家都裝高深學問淵博,理性邏輯引經據典便是最好的包裝,說穿了那張文憑只是錢鍾書所言的亞當夏娃遮羞葉。我想縱然我在那課Lecture中想到你這個答案,也不敢說出口。可是你問詩人,盛載最大悲傷的事物是什麼,他也許會答你是紅燭,因為紅燭會流出血淚。聽來不也一般可笑?
你確實把關懷帶給許多人,畢業多年你也堅持回大學給學弟學妹辦Training Camp,讓他們認識自我,也感受他人關懷,不是十分有意義嗎?我們做老師,有時也得「追數」要學生交功課做練習,我不是萬世師表,有時真想說不交白不交,孩子又不是我十月懷胎生下的,卻要卑躬屈膝地求他們下苦功,真正吃力不討好。
你說你為一條拉鏈一粒鈕動氣,我卻為一些氣焰高漲的混帳小鬼頭動氣,拉鏈鈕扣真的可愛多了。就這樣,教師這份工作,真的看不到有任何意義。我們會這樣抱怨,可是最後總會心軟又給當奴隸去了。因為學生都有可愛的地方,而且經驗告訴我,你若真心待他們好,他們總會曉得。我記得首年教書的時候,一個討厭讀書,老在課上搗蛋的孩子,有一陣子突然乖乖坐好上課,雖說偶爾會靈魂出竅,但至少把筆記都抄好。後來他給我寫周記,說他不想我不開心,所以上課時才乖乖待著。也許他根本仍是無心向學,可是這些自我中心的孩子,也會開始懂得關顧他人感受,回報他人好意。於是,這份工作才有了意義。有些老師若只覺得學生「教極唔好」、悟性奇差,甚或不知所謂,這份工作只是無盡的折磨。
所以我想你的工作也有意義,一些寫英文電郵找拉鏈鈕扣的瑣事,也不是如此不濟。只是有些工作意義明確,有些不那麼易於發現。就算有些工作完全是為了餬口,那餬口不意義更大?對無可避免要取用綜援的人來說,那也許更是最重要的意義。
我們真的長大了,但我們只是依循自己的步調和原則去走。這兒是香港,人人沒命狂奔,我就是喜歡慢慢欣賞沿路風光,也是一種快樂。所以,為著通宵加班而哭的你,為著工作後一杯雪糕而笑的你,都長大了。
From K
我和你一樣喜歡讀《Peter Pan》,可是我們無法成為Peter Pan,他的時間停駐在Neverland了,沒有「流逝」觀念的他,也許總難於珍惜欣賞,以致也易於遺忘。我們是Wendy,既留戀Neverland的美好,也接受長大的事實,最终也選擇離開。Wendy依舊成長,可是她忘不了Neverland那個快樂的小男孩,但她更願意接受生命給她的挑戰,步入人生一個又一個新的階段,以致步入死亡。我們把一部分的心留在Neverland了,我們相信世上有如許夢幻,可是也樂於領受生命的缺失,帶來更多未知的喜悅。
我也常被其他人說我長不大,因為我喜歡一切孩子氣的東西。我看到一個Hello Kitty抱枕會歡呼,卻會為了某齣電影某本書耿耿於懷,可看到的士叔叔對我微笑道早安便會開心,吃一杯雪糕便覺有滿滿的幸福。幼稚嗎?難道在LV前才展露笑容,為股票升跌愁眉不展,在升職加薪時領受幸福滋味才是「長大」了?我最怕有些人看到Hello Kitty,撇撇嘴使勁哼一聲「幼稚!」又是戲謔地對我說:「哈,你真像個小女孩般易滿足!」長大就是高跟鞋咯咯咯的敲得地板震顫人心;長大就是穿起套裝皮笑肉不笑去應酬他人;長大就是買車買樓嫁有錢佬慾望無限延伸......關鍵是,我為什麼要依循這樣的公式「成長」?
我的學生老說授課時和見家長時的我很成熟,平日卻一副小女孩的模樣笑呵呵。因為我認同成長是認真工作負責任,卻不是飽歷風霜冷漠沉思。有些人很「成熟」,說Hello Kitty玩偶還不是一堆毛線和棉花?是小女孩才會受騙。可是我抱著我的玩偶,她是有著靈巧大眼睛的貓貓,我相信抱著她是彼此都有幸福的感覺。毛線和棉花沒有生命,也沒有感動,可是我愛惜我的玩偶,這便有了價值和意義。
那天我們看展覽,在路上一起吃雪條,雪條溶得這樣快,我們狼狽的舔呀舔,多快樂。我甚至覺得那天毒熱的太陽也是好的,有了它我們才能互相取笑彼此的狼狽。
我記得大學時,你說有次在Lecture中Professor問及什麼動物予人聰明的感覺。你在眾人前答是貓頭鷹,因為貓頭鷹博士是森林中最聰明的,所有小動物遇有問題便會請教牠。你說這答案換來哄堂大笑,我也笑了。可是我也羨慕你能答出這樣的答案。在大學裡大家都裝高深學問淵博,理性邏輯引經據典便是最好的包裝,說穿了那張文憑只是錢鍾書所言的亞當夏娃遮羞葉。我想縱然我在那課Lecture中想到你這個答案,也不敢說出口。可是你問詩人,盛載最大悲傷的事物是什麼,他也許會答你是紅燭,因為紅燭會流出血淚。聽來不也一般可笑?
你確實把關懷帶給許多人,畢業多年你也堅持回大學給學弟學妹辦Training Camp,讓他們認識自我,也感受他人關懷,不是十分有意義嗎?我們做老師,有時也得「追數」要學生交功課做練習,我不是萬世師表,有時真想說不交白不交,孩子又不是我十月懷胎生下的,卻要卑躬屈膝地求他們下苦功,真正吃力不討好。
你說你為一條拉鏈一粒鈕動氣,我卻為一些氣焰高漲的混帳小鬼頭動氣,拉鏈鈕扣真的可愛多了。就這樣,教師這份工作,真的看不到有任何意義。我們會這樣抱怨,可是最後總會心軟又給當奴隸去了。因為學生都有可愛的地方,而且經驗告訴我,你若真心待他們好,他們總會曉得。我記得首年教書的時候,一個討厭讀書,老在課上搗蛋的孩子,有一陣子突然乖乖坐好上課,雖說偶爾會靈魂出竅,但至少把筆記都抄好。後來他給我寫周記,說他不想我不開心,所以上課時才乖乖待著。也許他根本仍是無心向學,可是這些自我中心的孩子,也會開始懂得關顧他人感受,回報他人好意。於是,這份工作才有了意義。有些老師若只覺得學生「教極唔好」、悟性奇差,甚或不知所謂,這份工作只是無盡的折磨。
所以我想你的工作也有意義,一些寫英文電郵找拉鏈鈕扣的瑣事,也不是如此不濟。只是有些工作意義明確,有些不那麼易於發現。就算有些工作完全是為了餬口,那餬口不意義更大?對無可避免要取用綜援的人來說,那也許更是最重要的意義。
我們真的長大了,但我們只是依循自己的步調和原則去走。這兒是香港,人人沒命狂奔,我就是喜歡慢慢欣賞沿路風光,也是一種快樂。所以,為著通宵加班而哭的你,為著工作後一杯雪糕而笑的你,都長大了。
From K
買衫不買衫的研究報告
天地有盡時,衣櫃位有盡時,然而只有靚衫無盡。
我讀Econ只記得「Human wants is unlimited」,由於經濟學就係用o黎解決呢個問題,結果我一直讀唔好,只識斷章取義。
尋晚阿哥語重心長咁同我講:「可唔可以有需要時先買衫?」
「我係有需要時先買,不過成日有需要咁解。」
「你買咁多根本著唔完。」
「哎呀,男仔同女仔唔同o架!男仔可以日日著果幾件,女仔點都要預多d替換!你唔明o架啦!」
「其實你駛乜為o左著俾人睇而買衫?」
「我主要係想著俾自己睇喎~」
「......」
亞里士多德嘗試證實地球係圓o既,都要等歐洲黑暗時期過後先有定論為佢平反。但上述呢個問題去到末世終點,基督審判我都答唔出。
細心諗諗,一切問題癥結大多起於童年。
其一,細個時哥哥買好多換衫紙公仔俾我玩,最後連Hello Kitty同Keroppi的Ver.都有。試問如果連貓同青蛙都要咁多衫,咁人又該如何定位呢?
呢個時候我已經開始思考人禽之辨的問題。
其二,家人又俾我升呢玩埋Barbie......如果當時佢地只俾我玩阿Ken,我可能就會覺得件件衫差唔多,冇咩好玩。但眾所周知Barbie先係主角,而阿Ken好多衫o既Style都係要襯返Barbie果期Style而設計出o黎的。即係玩Barbie代表女權的覺醒,男性淪為附屬品的象徵。
呢個時候我開始思考著靚衫的意義。
其三,當時屋企開童裝店,我成個衣櫃都係靚衫,連婚紗裙都有夏冬兩款,搞到自以為係公主。
然後你相信嗎?我幼稚園時已經好意識到著咩靚裙要襯咩靚大褸,否則寧願唔著。結果有次學校月例生日會,我前一晚o係阿姨屋企過夜,第二日出發,天氣突然轉涼,阿姨堅持要我o係公主裙上加上一件寶藍色返學冷衫先俾我出門。我寧死不從,阿姨就話咁就請假唔好返喇,我惟有玩陽奉陰違一套,扮晒安然接受。但阿姨送我入左幼稚園門口,佢一轉身我就即除褸。
呢個時候我已經思考生存同價值間的取捨。
其四,屋企o係成長期俾太多不當童話我睇。
例如灰姑娘,你睇佢爛身爛世天生麗質都冇用,但著o左靚衫後,平時唔理民間疾苦o既靚仔王子就即刻地氈式搜索咁去拯救佢。
又例如賣火柴果個o靚妹,佢死到臨頭點著火柴都要幻想有好o野食有靚衫著,幻想完就含笑九泉喇。
點解當時唔俾我睇安徒生o既《紅鞋子》呢?個o靚妹就係貪靚,死都要著對紅鞋周圍曬,最後先會慘死。
又或者係伊索寓言中果隻扮孔雀o既烏鴉,貪靚最後又係被玩死,最後連自己一身羽毛都冇埋。可能我睇完就會成個醒晒。
呢個時候我咪思考下童話故事o既意義囉。
數到呢度,一定有人話我係死港女。
但唔該,每一件事都涉受對人生深沉思考o架喎。
據說釋迦牟尼o既時代,已經好流行透過苦行修練以悟道既變態風氣,苦行得越喪又唔死果d,就越係受人尊敬。
但最後釋迦牟尼只係安坐菩提樹下悟道就得到「佛陀」之名,流傳至今,當時果班苦行僧,如今安在哉?
而我用常人不屑的「死港女行為模式」悟道,又有何不可呢?
又有人話:「枉你飽讀聖賢書,仲要扮文學人,竟然滿嘴歪理,論罪當誅!」
張愛玲平生第一筆稿費就係貢獻俾了無建樹o既化妝品商,買o左一管口紅。
張愛玲近視極深,寧願冒住撞穿頭o既風險,都死唔戴眼鏡。
張愛玲一向偏好奇裝異服,放諸今日,就係極具Fashion Sense,不過當時唔係人人識得欣賞。
或者再睇睇張愛玲o既〈更衣記〉吧,簡直係「港女聖經」。
(最愛一句「再沒有心肝的女子說起她『去年那件織錦緞夾袍』的時候,也是一往情深的。」)
眾生皆可成佛,何況港女?
(本文屬玩味之作,拜託慣於捉錯用神的讀者不要發動口舌干戈,感激不盡。)
我讀Econ只記得「Human wants is unlimited」,由於經濟學就係用o黎解決呢個問題,結果我一直讀唔好,只識斷章取義。
尋晚阿哥語重心長咁同我講:「可唔可以有需要時先買衫?」
「我係有需要時先買,不過成日有需要咁解。」
「你買咁多根本著唔完。」
「哎呀,男仔同女仔唔同o架!男仔可以日日著果幾件,女仔點都要預多d替換!你唔明o架啦!」
「其實你駛乜為o左著俾人睇而買衫?」
「我主要係想著俾自己睇喎~」
「......」
亞里士多德嘗試證實地球係圓o既,都要等歐洲黑暗時期過後先有定論為佢平反。但上述呢個問題去到末世終點,基督審判我都答唔出。
細心諗諗,一切問題癥結大多起於童年。
其一,細個時哥哥買好多換衫紙公仔俾我玩,最後連Hello Kitty同Keroppi的Ver.都有。試問如果連貓同青蛙都要咁多衫,咁人又該如何定位呢?
呢個時候我已經開始思考人禽之辨的問題。
其二,家人又俾我升呢玩埋Barbie......如果當時佢地只俾我玩阿Ken,我可能就會覺得件件衫差唔多,冇咩好玩。但眾所周知Barbie先係主角,而阿Ken好多衫o既Style都係要襯返Barbie果期Style而設計出o黎的。即係玩Barbie代表女權的覺醒,男性淪為附屬品的象徵。
呢個時候我開始思考著靚衫的意義。
其三,當時屋企開童裝店,我成個衣櫃都係靚衫,連婚紗裙都有夏冬兩款,搞到自以為係公主。
然後你相信嗎?我幼稚園時已經好意識到著咩靚裙要襯咩靚大褸,否則寧願唔著。結果有次學校月例生日會,我前一晚o係阿姨屋企過夜,第二日出發,天氣突然轉涼,阿姨堅持要我o係公主裙上加上一件寶藍色返學冷衫先俾我出門。我寧死不從,阿姨就話咁就請假唔好返喇,我惟有玩陽奉陰違一套,扮晒安然接受。但阿姨送我入左幼稚園門口,佢一轉身我就即除褸。
呢個時候我已經思考生存同價值間的取捨。
其四,屋企o係成長期俾太多不當童話我睇。
例如灰姑娘,你睇佢爛身爛世天生麗質都冇用,但著o左靚衫後,平時唔理民間疾苦o既靚仔王子就即刻地氈式搜索咁去拯救佢。
又例如賣火柴果個o靚妹,佢死到臨頭點著火柴都要幻想有好o野食有靚衫著,幻想完就含笑九泉喇。
點解當時唔俾我睇安徒生o既《紅鞋子》呢?個o靚妹就係貪靚,死都要著對紅鞋周圍曬,最後先會慘死。
又或者係伊索寓言中果隻扮孔雀o既烏鴉,貪靚最後又係被玩死,最後連自己一身羽毛都冇埋。可能我睇完就會成個醒晒。
呢個時候我咪思考下童話故事o既意義囉。
數到呢度,一定有人話我係死港女。
但唔該,每一件事都涉受對人生深沉思考o架喎。
據說釋迦牟尼o既時代,已經好流行透過苦行修練以悟道既變態風氣,苦行得越喪又唔死果d,就越係受人尊敬。
但最後釋迦牟尼只係安坐菩提樹下悟道就得到「佛陀」之名,流傳至今,當時果班苦行僧,如今安在哉?
而我用常人不屑的「死港女行為模式」悟道,又有何不可呢?
又有人話:「枉你飽讀聖賢書,仲要扮文學人,竟然滿嘴歪理,論罪當誅!」
張愛玲平生第一筆稿費就係貢獻俾了無建樹o既化妝品商,買o左一管口紅。
張愛玲近視極深,寧願冒住撞穿頭o既風險,都死唔戴眼鏡。
張愛玲一向偏好奇裝異服,放諸今日,就係極具Fashion Sense,不過當時唔係人人識得欣賞。
或者再睇睇張愛玲o既〈更衣記〉吧,簡直係「港女聖經」。
(最愛一句「再沒有心肝的女子說起她『去年那件織錦緞夾袍』的時候,也是一往情深的。」)
眾生皆可成佛,何況港女?
(本文屬玩味之作,拜託慣於捉錯用神的讀者不要發動口舌干戈,感激不盡。)
訂閱:
文章 (Atom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