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2年9月8日星期六

香港人笑了




  二零一二年九月七日,大家都說,為了香港人的身分而驕傲。

  香港人,真的很神奇。
  
  



  這裡的小市民,平日有著典型都市人的冷漠、計較。每天早上出門,我們習慣低頭。低著頭,我們便不用在睏倦的早晨,也得擠出一張笑臉寒暄。有人說,SmartPhone的出現,讓港人養成低頭玩電話的壞習慣。但大家心知肚明,SmartPhone只是讓低頭變得合理起來的一件工具。我們低著頭走進地鐵站,人潮湧湧,本能提醒自己腳步要比別人快,趕上車上路上學上班,若不幸遲到,怕的不是於德有虧,而是被扣人工被照肺。車廂中黑壓壓的人頭,各懷心事,怕功課做得不好,怕小測肥佬,怕阿姐心情不爽,怕交數不足,怕老公失業,怕老婆不忠......結果,卻只能對手上的SmartPhone為周而復始的生活默哀。

  不知何時開始,公共交通工具開始出現染得紅紅的關愛座,那圓圓的可愛笑臉標誌,彷彿成了一種諷刺。香港人想,為什麼讓座的是我,不是他?為什麼要一個整天站著的售貨員讓,而不是由安坐辦公室的白領讓?為什麼青少年不讓,要由我們中年人去讓?為什麼老人孕婦不在非繁忙時間出門,非要在繁忙時段耍霸道?結果,有些人步進車廂,見到空空的座位,也乾脆不坐,一背脊靠到玻璃上,眼不見為淨,讓這些問題都給坐著的人去想好了。

  避開了一個問題,還有另一個。學生問:「其實香港除左做i-bank,仲有咩職業會受人尊重?」要說這是一句疑問,其實這更像一句反問──你們這群學院派老師,以樣板式教學說「職業無分貴賤」,可為什麼我看到的香港,又是另一回事呢?香港人甚至不遮不掩,臉不紅氣不喘地高掛慾望的旗幟,然後告訴你,這是現實,這是生活。

  最後,老師這樣對學生說──

每一個人用心做好工作,也會受尊重。每一個人面對高薪厚職,不以中環價值為念,仍注重人文關懷,便受人尊重。香港人很矛盾,他們愛錢,心底又有微小聲音,老在提醒他們,除了錢,值得擁有的還有許多。只是有些人只在夜闌人靜時聽到,隔天又給市聲鼎沸震碎了那微小聲音。有些人不甘心,便用盡方法讓聲音壯大起來。你看陳葒校長;你看建築師王維仁;你看那對賣兩蚊麵包的老夫婦;你看那不肯加租的大業主......香港人都尊重他們,但香港人的可悲在於,尊重他們,卻又沒有勇氣成為他們。

  事後,老師想,她多希望這不止是冠冕堂皇的一段辯解。總有一天,她可以讓學生看到聲音壯大起來的一刻。

  二零一二年九月七日,那微小的聲音,在一群十多歲孩子的帶領下,不分日夜的壯大起來了。對於國民教育,起始大家以「我不是老師」,「我不是父母」,「我不是學生」等種種不同理由撇清身分,漸漸我們看到政府的無恥厚顏,孩子及家長的無力委屈,才想起一點什麼來──也許我們什麼都不是,但我們是香港人。

  這夜,十二萬黑衣人,走到金鐘街頭,告訴所有人,香港人,尚知道值得擁有的,還有許多。我們擁有思想自由,這一刻,為著個人意志爭取合理權益。我們不是要挑戰任何政權,只是不欲挑戰自己的良心。

  也許明早上班,我們還是低著頭死盯著手上SmartPhone畫面,對旁人不打招呼不作交流。可是,當我們看到畫面上關於昨夜黑衣人齊聚金鐘的一則新聞,也許會忍不住微笑。縱使,微笑的時候,大家都低著頭,我們還是知道,大家都笑了。

沒有留言:

發佈留言